首页收藏

盐化史话当前位置:首页 > 大连盐化集团 > 盐业史话>盐化史话

集团公司荣获2018~2019年度轻工行业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
集团公司荣获2018~2019年...
集团公司召开第二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
集团公司召开第二季度安全...
“五一”,我们坚守美丽
“五一”,我们坚守美丽
集团公司与辽师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
集团公司与辽师大签署战略...
 集团公司党委召开领导干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会议
集团公司党委召开领导干部...

分子公司更多最新资讯

中国盐法两千年(三)

发布时间:2018-06-10|发布者: 大连盐化集团|栏目:盐化史话

四川井盐有非常独特的特点,需要单独讨论。第一,它需要特别技术。第二,它需要大量劳动力,从而改变经济组织形式。在2.5亿年前,三叠纪,四川盆地曾是地中海一样的大海,三峡即是被海水冲出的缺口,至今四川仍能看到很多海洋生物化石。沧海桑田之后,海洋变成内陆盐湖,最后干涸。所以四川很多地方地下都蕴藏了丰富的盐卤水。

讨论井盐所需技术,有三个核心节点,分别是井、笕、灶,每个节点都需要大量人力。井是第一步,井盐的井也是这个意思。即在地下富含盐卤水(盐矿)的地方打盐井。水井是人类很早就发明的技术,现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就能发现古井遗迹,那是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了。中国其他遗址都有古井发现。但烧砖技术是战国时期出现的,早期的井不可能用砖来修井,只可能用石条箍一个井圈。盐井要比水井困难很多,但基本思想还是一致的。

现在三峡地区发现大量的陶土小罐,经过验证可以确定是烧盐的陶罐,上面还附着有一些盐粒,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,新石器时代晚期。但不知道当时人是怎么大规模烧卤水。至于卤水的来源,当时的技术,还不可能开凿如今天自贡那样很深的盐井,所以卤水的来源应该主要是一些盐泉或者比较浅的地表水。经过多年开采,今天这些盐泉的浓度可能退化到3波美度这种海水水平,但当年的浓度应该很高。

秦汉、南北朝一直到唐代,当然都很重视盐法,如“盐铁会议”,但主要税收目标是沿海的海盐,没有把川盐作为重要目标。当时川盐产量应该不高,还没有办法挖很深的盐井,卤水产量有限。沿海地区,可以用大面积滩涂来晒盐。在四川,即使开采到卤水,也没有那么大面积土地来晒盐,而用燃料煮盐,成本也相当高。

北宋中期后,川南地区出现了卓筒井,这是一次重大技术进步。盐卤水一般被岩石包裹,而非沙土(如果上面是沙土,那么雨水淡水很容易渗入)。所以打盐井,主要是要打碎岩石,这比挖一般的水井的劳动力要多无数倍。一般挖井,包括西北一直到中亚的坎儿井,都会避开岩石,而盐井则必须打通岩石。

所谓卓筒井是一种小口深井,凿井时,使用“一字型”钻头,采用日复一日、不断冲击方式舂碎岩石,再注水或利用地下水,以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。卓筒井的打井时间,短则几月,多则数年,甚至十多年,极为耗费人力。最终打通岩层,获得卤水,盐井深度可能深达400英尺即120米以上,往往非常深。而且比较深的地方,卤水浓度高,质量更好。所以清代打井行业都引入集资、合作,分摊风险。一旦打通盐井,获得高质量卤水,还需要建土地庙以还愿。

卓筒井的井径仅碗口大小,这样才能保证井壁不易崩塌。古人还将大楠竹去节,首尾套接,外缠麻绳,涂以油灰,下至井内作为套管,防止井壁塌陷和淡水浸入。就是把楠竹作为第二层保护的井壁。取卤时,以细竹作汲卤筒,插入套管内,筒底以熟皮作启闭阀门,一筒可汲卤数斗,井上竖大木架即天车,用辘轳、车盘提取卤水。总体来看,这种取卤方式,与我们今天开采海底石油有异曲同工之处。

虽然北宋发明了卓筒井,提高井盐开采量,但它的效率仍远不能与海盐相比。有明一代,采用开中法,即把盐引作为茶马互市中的奖励手段,而四川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。因为四川井盐生产非常分散,有许多小盐井,但并没有形成规模,管理起来也极为困难。所以两淮盐商极富,但四川并没有出现大盐商。四川井盐业直到清代才真正发展起来。

在清代,盐业是四川除农业外吸收劳动力最多的行业。一些大型盐矿雇佣工人可多达十几万人,尤其在灾荒和战乱年间,盐业是最容易吸纳劳动力的产业。四川盐业变得十分复杂,传统的盐引制度并不能很好规范盐商的行为,私盐泛滥,可能是国内私盐最多的地区。而一些盐井趁势发展起来,四川南部的自流井和贡井是其中很出名的盐井,自贡之名即得于此。同时,卓筒井的技术又有进一步提高。清代凿盐井,一般先把石条凿成臼形,底部打通,再把若干石臼相叠,深度可达十丈。这是基础,接着再用硬木,中间挖孔,叠在石臼上,可把深度扩展到数十丈。这样构造的井壁比原先的楠竹更牢固,井的直径也可以稍宽。清代,盐井的深度已经达到500米甚至700多米。

第二个环节是运卤。卤水开采地不见得适合就地烧盐,四川多山地,交通极为困难。为了运卤,盐井周围汇聚了很多牲畜,也引发很多经济问题。平时还经常雇佣人力挑卤。但这些方法的效率毕竟太低,最重要的方法还是用竹笕。

所谓笕,就是用四川一带常见的楠竹和斑竹,中间打通,首尾相接,接头处用泥灰包裹,用这种竹筒来传输卤水。竹笕在山间连绵不绝,可以长达数十里。竹笕早在汉代就有记录,但是用于传输山泉水。到了北宋,发明了卓筒井,同时也发明了用竹笕来传输卤水,大大提高效率。


首页走进盐化新闻中心产品中心联系我们给我留言分子公司

大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,会带您了解所有关于盐行业的历史史话,如果您对此感兴趣,请拔打我们的咨询电话:0411-85222009

041185222009041185222505041185206517 Copyright © 2014 大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  备案号:辽ICP备15015143号